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紫苏叶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苍耳子 辛夷(麻黄 桂枝用法多变灵活,在六经专题里说)
紫苏叶
【阳】
【功效】:发散风寒 行气宽中 和胃止呕
【发散风寒】:发散力比较温和,特点在于发散中还有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类似于它的果实苏子)
狐臭七日清说明书【行气宽中】:行气的主要部位在脾胃
【和胃止呕】:有止呕的作用但不强
【紫苏梗】:没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只有行气宽中的作用,而且还不如苏叶,但是它的温性比苏叶小。
生姜
【阳】
【功效】发散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发散解表】: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发汗能力也一般
【温中止呕】:温中和止呕其实是两码事,温中是温中焦,针对中焦有虚寒或者实寒出现的气机阻滞、不思饮食、寒凝不通则痛、脾寒泄泻和其它药配伍使用;
止呕是生姜的单独作用,不管有没有寒都可以使用,当然有寒最合适,生姜和另外一个止呕能力强的药半夏组成起来就是仲师的小半夏痰汤。
【温肺止咳】:主要是针对风寒犯肺,有温肺除痰止咳的作用。
【注意】:生姜的热性比紫苏强,教材上写生姜微温是和干姜比较而言,紫苏温是因为苏梗是微温,所以苏叶只能写温了。
香薷
【阳】
【功效】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发汗解表没有麻黄厉害,和中化湿没有霍香、佩兰、豆蔻厉害,但是它的特点就在于二者的结合,特别适合暑天吃了生冷的东西,又吹空调受寒了,可以外散风寒,内清湿热。
【利水消肿】:这个功效比麻黄好,但需要久煎浓煎。
荆芥
【中】
【功效】:祛风解表 止血
【祛风】:止痒 透疹 清利头目咽喉
【解表】:解表作用中等
【止血】:荆芥碳
【特点】:温性不强,寒热皆可用,药性平和。发散风寒药里唯一可以透疹的药
注:荆芥穗(花)的祛风作用更好
狐臭七日清在哪里有卖的 【经典原文】:
《本经》:下瘀血,除湿蔽
《本草纲目》:散风热 清头目 利咽喉 消疮肿
防风
【阳】
【功效】: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息风解痉
【特点】:药性温和,寒热皆可,内外之风,皆可除之,防风其实就是羌活的低配版,所以在后文和羌活比较描述。
羌活
【阳】
【功效】 :解表伤寒 祛风胜湿 止痛
【比较】:防风和羌活可以看作是同类药物,都可以祛风解表,除风寒湿痹,止痛,但羌活集发散、除湿、止痛三大力量于一身,比防风要厉害很多;
羌活主要是太阳经药,止痛作用主要是头项肩背,就是太阳经的部位,和独活比较长于治疗上半身的风湿疼痛,注意!是相对独活来说;防风的特点在于它除了祛风,还可以息风,就是平息内风,治疗破伤风引起的痉挛。
【经典原文】《本经》说:主大风头眩痛
藁本
【阳】
【功效】:发散风寒 祛风胜湿 止痛
【发散风寒 祛风胜湿】:和羌活功效完全一样,但比羌活弱,相当于羌活的中配版。
【止痛】和羌活不同的是能治疗巅顶头痛
白芷
【功效】:祛风解表 消肿排脓 燥湿 通窍止痛
【祛风解表】:针对寒邪力量不强,解表作用也不强
【消肿排脓】:针对疮脓的第一期和第二期有消除红肿与促进排脓的作用
【燥湿】:白芷只能祛风除湿,注意这里的风和湿是分开的,它不能祛风湿,治疗风寒湿痹,主要针对女子带下有湿和皮肤湿疹的症状。
【通窍止痛】:有很好的宣通鼻窍的作用,止痛主要针对阳明经部位疼痛(牙龈痛,鼻翼痛,眉棱痛)。
细辛(狐臭七日清价格是多少北细辛为地道药材)
【功效】:祛风 散寒止痛 温肺止咳 通窍
【祛风】:祛风作用不强,与白芷类似
【散寒止痛】:主要是散里寒,有很强的温里作用;止痛作用也很好,外敷内服都可以
【温肺止咳】:止咳作用明显
【通窍】:宣通鼻窍作用很好
【注意】:现代研究是中枢性止咳药,对呼吸有麻痹作用,所以作为散剂不能过量,汤剂久煎中,有毒成分(黄樟醚等)被破坏,所以汤剂不存在细辛不过钱。
苍耳子
【阳】
【功效】:通鼻窍 祛风湿 止痛
【通鼻窍 止痛】:苍耳子祛风寒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的鼻塞流涕,并且兼有头痛的症状,也就是说它也不用来单独治疗头痛】
【祛风湿】:这个功效一般不用。
【注意】:苍耳子的主要药用成分在包皮内的种子里,所以而它的包皮非常硬,如果不炮制,它的有效成份就出不来。苍耳子有毒蛋白,但是在高温后就被灭活了,所以用量要注意。
辛夷
【阳】
【功效】散风寒 通鼻窍
【注意】辛夷没有毒,所以使用比苍耳子更广泛,但是要注意它的容貌很剌喉咙,所以汤剂要包煎。
发散风寒药个性特点总结
发散风寒药力量排名